第102章 李嗣源拨乱反正(1 / 2)

加入书签

李嗣源这个人很厉害,在五代的皇帝里面绝对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而且在很多的史书中,只要是提到了五代这一段,一般在前期都会提提李嗣源,他当政的这几年,中原和北方的人民得到了一定的休息,勉强算是达到了小康,虽然比不上盛世唐朝,但是和梁朝的统治和之前的李存勖和李克用比起来,那就很不错的。

李嗣源死了之后谥号是“明”,这个谥号就比较厉害了,虽然有人认为给李嗣源这样一个谥号,有点高看他了,但是实际上在五代的很多皇帝谥号都称得上是“高配”,但是我觉得李嗣源得到一个“明”还是够格的,虽然在他的后期猜忌心也重了起来,干了不少错事,而且这个人在驾驭下属这方面功力不足,很多人就是从这一点出发,觉得给李嗣源一个“明”,绝对是高配了。

不过我们看一下五代那一段的历史,就会发现李嗣源的这一段平和时期是多么的难得,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勉强也当得上一个“明”字。

李嗣源这一朝,基本上没什么战争,所以我们下面的主要内容也从战场转移到了朝堂。主要讲的是一些政治事件,还有李嗣源得到“明”这个谥号的原因。

李嗣源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改革,有几条是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开始搞了,当然更多的是他登基之后的事情,之前虽然他说他监国,而不是篡位,所以他要等着从蜀国回来的李继岌,毕竟李继岌是太子。

但是最终他还是在群臣的拥护下做上了皇位,理由就是“兄终弟及,天经地义。”更不用说李存勖按理来说还是他的弟弟了。至于太子李继岌,他听说了这件事自己就自杀了,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

李嗣源的登基仪式就在李存勖的灵前举行的,可能有人会说了,在李存勖灵前搞登基仪式,这不是打脸吗?

但是事实上,他这不仅仅不是打脸,反而是一种证明正统的方式,历来新皇帝即位都要在老皇帝的灵前三跪九拜,,这表现的是一种顺承的关系,而不是李嗣源为了羞辱李存勖而搞的。

李嗣源这个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后来有人让他改个国号,说是现在的“唐”朝(后唐),气数已经尽了,应该改朝换代。

但是李嗣源就训他说道:“这是我们李家的王朝,先帝是我的兄弟,我为什么要改国号!”

从这里看出来李嗣源似乎对于李存勖并没有这么大的怨气,而且按照他的登基仪式包括之前的一系列的动作,可能很多人觉得李嗣源似乎和一个篡位者没什么关系,李嗣源的皇位算是掉在了李嗣源的头上的,可是事实上虽然史书上多有掩饰,但是李嗣源造反篡位那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就是因为他功劳不小,所以这才能得到史学家们的青睐,对于他的一些“劣迹”选择性的一笔带过了。

下面我们也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功绩,竟然能够让史学家们对于李嗣源的“劣迹”进行选择性的遗忘,而把大量美好的词汇都堆砌在了这个沙陀老头身上。

首先他的第一点功劳,就是杀掉小人和宦官,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的发展和滋生,宦官制度就是一个毒瘤,可以说李存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宦官惹的祸,所以李嗣源一上台,宦官全部解散,有罪的杀头,只要是干过坏事的,一律秋后算账。

又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这又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举动段凝这个人善于钻营,不实干,李嗣源对他感官一直不好。

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后来李嗣源可能觉得不够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这个小人最终得到了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大快人心。

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当个官,随后将他们的儿子也都撤职,和他们一起流放,最后又贬为百姓,并且宣布永不录用,就算是以后有什么大赦,别的人能赦免,但是他们就是不能被赦免,但是不久李嗣源还是下诏赐死了他们,除恶务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