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16节(1 / 2)
“舅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向王崇古恭敬行礼。
“子维,还没恭喜你茂才高第,不错。”王崇古只比他大十一岁,但现在却是老气横秋的模样。
“区区生员,舅舅莫要取笑了。这次舅舅进京应试,定然金榜题名,那才是值得恭贺的。”
王崇古笑而不语,自己这个外甥七岁时就声名远扬,少年老成。
今年以十五虚岁先有了生员身份,也算顺利踏出科途第一步了。
当然,王崇古自己已经是举人,他这回也是志在必得的。
这时,王崇古的二姐夫张允龄才说出他把王崇古请到后院的目的:“学甫,这次与你结伴而来的士子里,有没有家世才华都不错、尚未婚配的?四维的姐姐也十六了,陛下隆恩,我张家如今也不再是军籍,你看是不是帮着……”
张四维无奈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原来是为这事吗?那把自己也喊来做什么?
“……姐夫,我虽薄有才名,毕竟出身商人之家。这一路交游,要好的大多也不是官宦世家。依我看,以张家如今之富,该寻的不能仍是商贾之后。”
王崇古的出身决定了,他目前能交到的朋友大多也都是这样的出身。
真正的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和他还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至少这交游过程中的短暂接触不足以让他们做出决定,与他交心。
他知道姐姐和姐夫在纠结什么,另外一两个贫苦出身的,才华虽有,但王崇古觉得不合适。
“姐姐,姐夫,你们也无需着急。我左右是要进京的,入了京后,我会留心的。以张家如今的身份,以玉蝉的姿容教养,何愁找不到好人家?”
“你放在心上便好。”张允龄开心了,而后便道,“四维也有了生员出身,趁这几天,你可得与你的朋友们,一起指点指点他。”
“那是自然。”
王崇古和张四维这对舅甥,而后便领着王崇古这些朋友在蒲州游历。
蒲津桥附近的普救寺,如今因为曲艺司的着意推广而更加红火的《西厢记》里就有张生在此巧遇崔莺莺的戏码。
相传,蒲州也是舜帝都城。
如今,蒲州也因大明工商业的发展而大兴,城里城外热闹非凡。
张四维是本地人,有意结交前辈,又是本地知名的“神童”,他的刻意表现自然得到其他士子的交口称赞。
士林之间不就是这样嘛?名声渐渐就能被带到京里去。
此时,还有一个身形挺拔的汉子也来到了蒲州,他要在此改行陆路,前往归化城。
入京参加明年的武举会试之前,他得了四川总兵官的引荐,要前去归化城拜访河套边区总兵官、平湖侯纪维民。
纪维民在四川呆过,刘显自然知道他。
同样二十六岁的刘显,当年从江西南昌独自一人徒步到了四川。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有了武举的身份。
但现在,他仍是一个小人物。
虽然在四川总兵官帐下任了一个小小中尉,领着一个百人队,但军改之后,腹地诸省已经很平静,没有多少建功的可能。
要想有一番功业,只有继续再考。考中武进士,去了边区,才有机会。
刘显没准备在蒲州呆多久,次日他就到了城外的通驿局驿场。
如今,几乎每个通驿局的驿馆,都成为了一个小城镇。
除了旅邸、酒楼、茶肆,还有车马行。
这次刘显并没有官方任务,他是以私人身份出行、准备进京应试的,因而他要自己掏钱。
“去归化城?”通驿局蒲州站的员工在柜台后抬起了头,“蒲州并没有直接通往归化城的马车,尊驾到了朔州再转一道吧。”
“朔州?”刘显想了想,“也好。”
通驿局也经营着不同站点之间的马车队路线,价格不算贵,刘显也能负担得起。
如果囊中宽裕,最好的法子自然就是租一匹马,沿着驿路自己过去。但刘显在四川都不知道怎么艰难长大的,中了武举被募入了四川军伍,如今攒下的饷银并不多。
蒙长官看重,虽然赠了他三十银元作为资助,这笔钱却至少要用到明年武举会试之后,刘显自然不敢浪费。
去了京城,花费更大。
到朔州的“班车”也不是立刻就有。运气不太好,三日一趟的马车队,刘显还要等两天。
左右无事,他就像当年小时候讨生活一样,到了蒲津渡的码头,准备做两天力工。
黄河之上的舟船不大,这蒲津渡倒不像广州、宁波或者运河之上的码头上一样,已经大规模用上了滑轮吊。
力工在这里还是有活计的。
搬运货物之余,在旁人的交谈中,也能听到一些事情。
“听说张家、沈家还有好些在码头货多的东家,如今都在劝官府用滑轮吊。”趁繁忙活计的间隙,有个力工坐在那里抡着臂膀活动着,嘴里说道,“有了那玩意,咱们这些力工就只需要留下两成。一边在岸上,一边在船上。这口饭,不知道还能吃多久。”
“不行去河套呗,东家他们在那边也买了好些田,鞑子只懂放羊,不懂耕田。”
“说到河套,听说那里如今鞑子女人比男人多很多,说不定能讨到个鞑子老婆。”
“你也不怕脏了祖上的种!”
“读书人都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比一辈子要打光棍强吧?”
“你小子,要是把卖力气攒下的钱多留一些,少去戏楼听听戏,早就讨着婆娘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