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型综合战舰(2 / 2)
最终,海军与广州造船厂达成了和解协议。
从第二批开始,广州造船厂向其他参与建造的造船厂收取了设计使用费,而这笔钱最终都转移给了海军。
当然,海军也没有吃亏,因为民营造船厂已经借此机会掌握了大型战舰的建造技术。
后来,在设计第二种“大型综合战舰”的时候,民营造船厂能够顺利胜出,跟参与建造工作不无关系。
事实上,民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比国营企业做得好。
对于囊中羞涩的海军来说,这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这种被命名为“黑龙江”级的大型综合战舰,本身就是一种划时代的战舰,更把中美海军军备竞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
要知道,跟“黑龙江”级相比,以往的任何一种战舰都显得落后。
首先,在航速上,只有“黑龙江”级能伴随“泰山”级作战,其他的战舰的航速都达不到要求。其次,在综合作战能力上,“黑龙江”级比“台湾”级的提高了数倍,而且作战灵活性更强。最后,在后勤保障上,“黑龙江”级的优势也极为明显,在达到了海军基本要求的港口就能进行全面维护。
当时,海军最看重的就是作战灵活性。
在执行防空任务的时候,“黑龙江”级的战斗力是“台湾”级的四到五倍,主要就是安装了六座末段拦截系统,而“台湾”级受电力供应系统限制,即便在不使用主炮的情况下也只能驱动两套末段拦截系统。在执行打击任务的时候,“黑龙江”级有三门线圈电磁炮,弹药投送能力是“台湾”级的五倍,而且备弹量是“台湾”级的三倍,作战持续能力远远超过了“台湾”级。
事实上,“黑龙江”级完全可以混搭作战模块。
如此一来,“黑龙江”级几乎能够适应所有作战任务,综合作战能力比“台湾”级提高了五倍以上。
与作战能力提高的幅度相比,造价的增长幅度就算不上什么了。
此外,“黑龙江”级还将以一比二的方式,取代原来的“昆明”级驱逐舰,从而大幅度降低后勤保障难度。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海军也没有第二种选择了。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每艘“泰山”级将获得四艘“黑龙江”级的直接掩护,足以应付任何强度的海战。
问题是,“黑龙江”级根本没有建造四十八艘,只建造了二十四艘。
主要原因就是,广州造船厂在设计专利上紧咬不放,导致“黑龙江”级的采购价格居高不下,迫使海军在跟广州造船厂签署了第二批八艘的采购订单之后,转为向民营造船厂订购了第二种“大型综合战舰”。
结果就是,在二零五零年之后,民营造船厂成为了海军的主要合作伙伴。
当时,被命名为“汉”级的大型综合战舰的第一批订单就高达二十四艘,最终总共建造了四十八艘,不但伴随“泰山”级航母作战,才编入了两栖舰队,成为中国海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装备数量最多的大型战舰。从某种意义上讲,“汉”级大型综合战舰是中国海军能够在战场上反败为胜的主要支柱。
当然,海军需要的不仅仅是航母与大型战舰。
在很多时候,中小型战舰就能胜任很多次要任务,比如为船队护航,因此海军没有必要全部采购大型战舰。
对于已经平定了印度洋的中国海军来说,护航任务的重要性也大幅度提升。
甚至可以说,中国海军能否在世界大战中实现存在的价值,主要就得看能否有效的保护印度洋上的战略航线。
受此影响,海军更加重视护航战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