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山哥的访谈(1 / 2)

加入书签

对于一个极喜欢出风头的人来讲,受到记者的采访绝对是他喜闻乐见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要问他想说的话,内地的记者大部分都有这种优良的传统,虽然某些主流的媒体受到过一些暗示不要对刘山进行采访,或者是采访稿要经审核才可以发布,然而还是有人找上门来,就比如这个地方媒体的记者。

刘山一来到这山哥农机厂里,就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这里有一部分是老员工,在工厂重新开业的时候他们就陆续回来上班,后面招的人大多也都听说过这个老板的‘艰苦创业事迹’,甚至在员工内部还流传着他勇斗贪官,上京告了御状的事迹,再加上工厂的福利待遇都很不错,刘山这个有胆色有魄力的老板自然也因此成为工人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在从上海过来之前他们就已经通知了这边,自然是有人组织了欢迎活动,连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

刘山一看见这长枪短炮一对过来,话筒往自己面前一塞,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对付,只得让胡丽晶带他们到自己原先的办公室等候,待自己与张天水到厂房里看一遍才回来接受采访。

山哥农机厂的牌子还是依然挂着,厂里的保卫比以前要严密得多,厂里厂外都有国安的人员,不要说闲杂人等进不来,就连厂里招收的工人都要经过国安驻扎在这里的人员的一番政审,看来若不是根正苗红的还真不许进厂,不过刘山也并没有因此而省了雇请保安的钱,该请的门卫仓库保安什么的照请不误。

车间里的工作在迎接完成后便重新恢复了繁忙,此时生产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锄头农具了,一批批高精度设备的配件在各种机器上生产出来,检测,组装,测试,包装,员工们工作都很认真,所有工序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絮地进行着,几句让张天水觉得有些陌生的技术人员在拉上巡视着。

“小山,这些技术人员怎么都换了?”张天水有些奇怪地对着刘山问道,虽然他也不认为什么都不管的刘山会知道这些事情,但是眼前能问的似乎也只有他。

“哦,以前的那些人有的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有的被我送到沙漠基地里去了,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科工委和解放军总部备部送过来的技术人员,听说一个个都是尖子呢,反正现在这里基本上都是生产他们要的设备,让他们派人过来也好,我们连工资都不用开。”刘山不以为然地说道。

“可是…”张天水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说道:“如果他们把这里的技术都学了去,我们还有竟争力吗?”

“不用担心,订单有的是,不怕他们抢我生意,军用的我们不生产了还可以接民用的订单嘛,就算是民用的也接不到了,我们还可以转型生产其他东西,总而言之,这厂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何况他们的订单我们这两年做都做不完,等到这些设备的市场饱和了,我们再考虑做民用的。要相信咱们的研发队伍,他们还是很有技术实力的。”刘山毫不在意地说道。

“那就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忙着电站和新计算平台的事,对这里的关注是少了不少。这么多的人事变动我都不知道,看来是我有些失职了…”张天水的话有些黯淡。

“张哥,你别这么说,这么多的事情你一个人哪能管得来,我看要不再派个经理过来这边看着?我看胡丽晶整天东奔西跑的也挺累的,计算机那边等笔记本电脑出来了之后还要扩大,到时人手就更不够了。”刘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你说的也是,我看过段时间是要再招聘一些管理人员。你看是不是去该去应付一下那几个记者了?让别人等这么久也不好吧?”

“嗯,那你先在这边看着吧,我这就过去。”刘山说着就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刘山在这农机厂里的办公室本来就不大,摄影师扛着摄影机就站在门口边上,刘山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对着摄影师和记者说道:“不好意思让两位久等了,我这里比较简陋,地方也小,也只能凑合了。”

“没关系,刘总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了采访您,我都来了好几次,可是总是见不到人,今天总算是碰上您了,就请您配合我们做个访谈,让我们好向上面交差,毕竟山哥农机厂作为我们地区的一个大型的私营企业,又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隐约已经成我们这里的支柱企业,即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还为地方财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如果不能得到一份您的访谈,确实是一大憾事。”一名女记者手上拿着一支话筒递给刘山,然后自己走到办公桌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说道,那声音虽然有些颤悠,但是发音也还算标准。

“那我也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咱们现在就开始吧?”刘山拿出一支烟,本想点上,看了看正对着自己的那几个镜头,又把那支烟放进了抽屉里。

“好的,”女记者坐在沙发上的姿势还算比较优雅,左腿放在右腿上却不是很翘起,只是刚好遮住了她短裙里的内容,双手握着话筒对着镜头的方向,脸上的笑容也不是很夸张,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台上做记者,能有这样的素质也算是不错了,只见她柔唇轻启说道,“作为本地的一大企业家,刘总辉煌的创业历史总是被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我想问刘总的是,刘总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小时候?”刘山有些不太习惯地拿着话筒,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眼光一闪看到摄影师在那边挥手示意,于是又把目光转移到镜头的方向,把话筒拿到嘴前说道,“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玩得最多的就是泥巴,没有什么别的记忆,七岁才开始上学,当然,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开始上学的时候,一个班不到二十名学生,还是分成了三个年级,老师只有一个,什么课都是他上,上课用的语言一半是普通话一半是壮话,没办法,山里的孩子上学之前哪听说过什么普通话?”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