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调查镇远侯(1 / 2)

加入书签

金冷儿驾马离开,一句废话都没有,果然是冷傲的角,就是脑袋有些笨。不过她比小魔女靠谱多了,由她出来做主,也不让萧锐那么担心。

萧锐四人继续赶路,身边骤然清净时,萧锐还有些不适应,便和郭嘉聊着天,次日来到了鲤城府。

在鲤城府简单休息一夜,次日清晨继续南下前往军镇。

大夏国和燕、赵、齐三国接壤,边境线比较长,所以为了有效管控边境安全,威慑他国,便在边境中设立军镇,形成军事管制的地方行政管理。军团的士兵住在军镇中,在这里生活,农忙耕地或者进行其他生产活动,闲暇之余操练士兵,类似府兵制和屯田制度。他们也能携带家眷住在军镇中,被叫做镇民,国家会赠送耕地,只需要耕种满一年,土地便是他们的了。

这种方式军农合一,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朝廷的财政压力减到最小,当然,陛下没有让士兵自行准备马匹兵器,而是统一分配兵马和武器,这个钱不能省,必须保证士兵的战斗力。

当然,不管是军镇还是府兵制度或者屯田制度,都有一定的坏处,那就是士兵的训练时间有限,军队的战斗力得不到保障,而且将士兵的生存保障全都压在了土地上。

记得前世唐朝初期,以府兵制保证士兵收益,使得国家强盛,但后期随着向外扩张的步伐加大,大量士兵被迫离乡,思乡之情和无法耕地导致收入下降。其次,再是大量地主豪强,相继涌出,强占府兵的土地。

这也是盛唐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后来,明朝搞个屯兵制度,虽然设立了户籍制度,士兵死后由儿子继承军户,但后期也面对了唐朝后期的局面,导致解体。

当今陛下自然也知道军镇的坏处,但为何不用募兵制呢?募兵制的士兵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训练,然后参与作战,是属于真正的职业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粮饷、俸禄负担,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庞大的。

大夏国不算各地都指挥使司,十二军侯把控下的军镇就有一百万士兵,募兵制耗费的钱财太猛,碰到几个昏庸的皇帝就会把国家拖垮。

所以夏皇还是采用军镇,不过夏皇知道军镇的坏处,岂会任由坏处发展?

首先,他除了分给士兵耕地以外,还有一定的俸禄,更大意义上保证了士兵的生存和生活。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高的军功待遇,只要你立功便能得到升迁,俸禄待遇也会提升。

所以这也从侧面提高了士兵们自己勤奋操练的热情,既不想死在战场上,也想升职加薪出人头地。

临近晌午的时候,萧锐四人来到了鲤城军镇外。

入目是一片辽阔、庞大的城镇,和其他州府的繁花似锦想比,军镇的建筑风格偏向朴实、简单,因为都是士兵和家属居住,所以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

而在城镇之外,东南西北有四座大营,是士兵操练的校场。因为前不久调走了六万大军前往湘州,所以大营内显得很空旷。

萧锐四人走进军镇,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李元芳和典韦外出打探情况,萧锐和郭嘉商量如何调查韩明。萧锐已经把知道的情报详细告诉了郭嘉,郭嘉的判断和萧锐的一样,认为韩明很奇怪,不管是招揽那么多义子,还是写书信不见萧远,都透着古怪。

没过多久,李元芳和典韦打听回来。

只听李元芳说道:“殿下,我和典韦在军镇中溜达了一圈,问了不少人,他们对镇远侯的态度都非常敬重,以前的镇远侯体谅士兵,军务大小亲善亲为,深得士兵和镇民尊敬。”

“元芳,你指的以前?这是何意?”郭嘉问道。

李元芳道:“先生,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奇怪的地方,近两年来,镇远侯突然招收义子,其次,对士兵开始出现苛刻,并且近一年来,朝廷发给士兵的饷银也只有往年的一半,镇远侯对外的解释是朝廷户部吃紧,所以饷银减半。士兵们虽然很生气,并且察觉到了问题,但韩明那么多义子,强行就镇压了下来。而且这两年来,镇远侯也很少走出体察军镇,大大小小的事交给四个总兵负责,他坐镇在军侯府中,统领大局。”

萧锐听后,忍不住道:“竟然还克扣士兵军饷?镇远侯就这么贪银子吗?”

“人就算会变,也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变得天翻地覆,就像判若两人似的。”郭嘉道:“而且韩明招揽义子都是在这两年内,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事,要变成这样?”

李元芳道:“殿下,先生,我们无法靠近军侯府,那里有大量士兵把手,只能通过士兵和镇民口中探听到这些消息。”

郭嘉问道:“元芳,你还得出去探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身兼要职的军官,能接触到韩明,但为人清廉,没有认韩明为义父,我们需要接触这样的人,来仔细问问这其中的猫腻。”

“先生放心,我现在就去。”李元芳立即出去打听。

而萧锐和郭嘉、典韦也准备出去逛逛,尤其是看看军镇中的工部工坊。

来到工坊外,就见无数马车停靠在这里,马车上运输的都是来自大燕国的矿石,都是经过工部和户部委派的官员清点后登记造册过的,便直接运到工坊之中冶炼成金属,然后在运往鲤城府,从那里通过海运,北上运回国都。

萧锐三人没有表露身份,自然进不去工坊内部,至于想要查看两国贸易之间的账目,单单表露监察御史身份还不行,还得暴露皇子身份,甚至得拿出金牌。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