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节(1 / 2)

加入书签

楚天舒忙打开记事本,将黄如山说到的与伊海涛有关的安排一条一条地记下来。

等黄如山说完了,楚天舒又一条一条地复述了一遍。

市府办公厅的工作多而且杂,无非是些开会吃饭迎来送往的事,表面上看起来无关紧要,可每一件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与领导密切相关,也就都是大事。

比如一个会议的安排,政府这边谁出席,市委那边谁出席,哪一位领导讲话,谁先讲谁后讲,谁着重讲哪一个方面,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一点儿也乱不得。

甚至什么时间出门,什么时间到达,都要考虑仔细周全。领导的先后次序是有政治含意的,政府这边自然没有市委那边大,如果副书记和副市长一同出席,而时间上没有安排好,副书记到了,发现副市长竟然比自己晚到那么几秒,副书记就会觉得很失面子。

下面的人可能就要猜测,是不是副市长要提拔了,副书记是不是有问题了。

对此,副书记肯定不高兴,但也不会当面表现出来,但这种差错的严重性并不亚于一场政治风波,最后板子打下来,肯定要打在秘书的屁股上。

再比如某一件事,先向谁汇报,后向谁汇报,或者哪一位领导必须回报,哪一位领导不必汇报,这一切的一切都十分微妙,不能有丝毫差错。

第400章 御姐关怀

不出错,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做这些事情之前,将所有的可能都想到,都一一落实到位。

黄如山听了楚天舒的复述,没觉得有什么差错,又把几个重点强调了一遍,最后说:“这几天基本上就这些了,如果有什么临时性安排,我再打电话通知你。再提醒一下,你办公室的电话不要总占线啊。”

楚天舒离去时,黄如山盯着他的背影暗想:这小子真是个人才,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才两天,这秘书当得也有模有样了。不行!得跟唐老板合计合计,想办法把这小子整出去,要不然的话,早晚会坏了大事!

中午,伊海涛在机关小食堂吃的饭。

小食堂坐落在市委与市政府两栋办公大楼之间,又有门与两栋办公大楼相通,方便市委市政府两边的领导就餐。

说是小食堂,实际上就是为了区别一般工作人员就餐的大食堂,平时专门供市级领导就餐,遇到来视察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不愿意或者不方便外出就餐,也在小食堂安排接待。

领导在小食堂就餐,秘书就可以跟着领导沾光,如果领导外出没有把秘书带去,那留守在家的秘书也只能去大食堂就餐。

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从来没有人宣布过,但执行起来却比那些有红头文件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好。

官场上往往就是这样,明规则可能会有人喜欢打擦边球,潜规则则很少有人会越雷池一步。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楚天舒知道伊海涛要休息一会儿,便替他整理了一下里面的休息间。

伊海涛走入休息间时,楚天舒趁机说:“上午少磊打来电话说,省商务厅胡厅长要去老家扫墓,可能要路过青原。”

伊海涛正在脱外套,听了这话,停止了动作,问道:“哦,什么时候?”

楚天舒说:“大概是两三天之后,管理处岳处长告诉他的。”

伊海涛点点头,说:“要是能把他请到江北开发区指导一下就好了,问问少磊,能不能联系安排一下?”

楚天舒接过伊海涛的外套,说:“少磊跟我说,胡厅长这次是因私路过,不知道好不好打扰,他的意思是,先私下里和岳处长接触一下,然后再相机行事。他让我问问您的意见。”

“嗯,这么做比较稳妥。”伊海涛看了楚天舒一眼,问道:“你们两个是不是已经商量过了?他还说了什么?”

“嘿嘿,什么也瞒不过老师。”楚天舒笑道:“他还说,我和岳处长有过接触,让我协助他一起做做她的工作。”

伊海涛挥挥手,说:“行,你们去办吧。”

楚天舒转身要出门,伊海涛又喊住了他,说:“小楚,下午你把申报省级开发区的资料收集整理一下,明天上班的时候交给我。”

回到办公室,楚天舒与王少磊通了个电话,告诉他老板已经同意了私下与岳欢颜接触的方案,并让他把申报省级开发区的资料送一份过来。

王少磊欢天喜地地说:“没问题。我去打探一下岳欢颜和胡厅长回乡扫墓的行程。”

下午上班,虽然不断有人来向伊海涛汇报工作,但是楚天舒要做的事情也仅仅只是端茶倒水而已。

楚天舒找了个空闲拨了商务局局长吴国远的电话,问他要了申报省级开发区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很快,商务局和江北开发区都派人把资料送过来了。

楚天舒简单地看了一下,发现申报条件中与土地使用有很大关系,便给国土资源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杜凭风打了个电话,找他要土地使用方面的资料。

杜凭风答应了,没多一会儿,他竟然亲自把资料送过来了。

楚天舒非常惊讶,忙着要给他让座倒茶,杜凭风拒绝了,说不打扰领导工作,放下资料就要走,连送都不肯让楚天舒出门,很快就从楼梯口消失了。

从这一个举动中,楚天舒看出来了,杜凭风的确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这样的人来管土地的规划使用并不是坏事,至少不会乱来,而且,从感觉上来看,杜凭风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一点儿主见都没有,应该是被申国章家长式工作作风压住了,或者说,不敢得罪他才故意显得唯唯诺诺,给领导留下了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坏印象。

由此,楚天舒便对杜凭风留了意,总觉得他这么做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楚天舒看了一下午的资料,重点研究了申报省级开发区的条件,发现其他各种软指标通过努力和做工作是能够达到的,但有两个硬性的指标存在极大的困难。

头一个是单位面积的gdp产值指标。

如果单纯要gdp的总量,这就很好办,按照青原市国企改革改制的总思路,像仪表厂和造纸厂那样,把市区的工厂企业搬迁到江北开发区,做出总量规模来并不太难。

关键是,这个指标要求的是单位面积的gdp产值,也就是说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出尽可能大的产值来,这个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不另辟蹊径,光靠刚搬迁过去不久的改制企业是完全达不到的。

另一个是吸收省外或境外投资的总额指标。

凌云集团和鲲鹏实业都是省内的企业,包括即将改制搬迁的国企,都不属于省外投资,更不能算作境外的投资,他们投资的金额再大,也不能统计到这个指标里来,要想达到这个指标的要求,唯一的出路就是拉来一个省外或境外的大投资商。

看到这里,楚天舒就觉得当时仪表厂和造纸厂改制时将外地企业排除在外是一个失策,但是,当时省市领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路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竞购的结果如何,肉还烂在自家的锅里,起码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就轻了许多。

事已至此,这两大难题如果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申报省级开发区就是一句空话!

王少磊和伊海涛急于把商务厅的胡厅长请来视察和指导,其用意无非是取得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恐怕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商务厅领导拨开迷雾的点拨。

省商务厅主管着全省开发区的申报工作,也是全省各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牵头部门,对于其他省市的经验做法见多识广,也许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