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2 / 2)

加入书签

“你咋忽然跟草儿看对眼了,我记得你以前不怎么喜欢她,说她冷冰冰没个笑模样。”

司雨侬能说什么呢,她能说不喜欢草儿是前世的自己吗?真正的小孩子当然不会喜欢一个总冷着脸的小姐姐。她能说自己是为了盯住齐海的动静,才跟草儿把关系续上的吗?都不行,只好尬笑。

“别光笑啊,快说为啥。”

“我只是偶然遇到她,对她妈嫁的人有点好奇而已。后来就是你自己天天往那儿跑,我都是跟着你去的。”

“是这样吗?”司青青抓了抓头发,好像,是的吧。

司雨侬重重的点头,“就是的。”

“今年怎么冷的这么早。”路上有行人跟老天爷生气。

大风呜呜的刮,有条件的系着围巾挡住口鼻,没条件的就竖着衣领,把嘴巴鼻子藏起来。

实在是一刮风,黄沙卷的满天跑,吸到鼻子里,难受的要命。

司青青也赶紧替侄女拉了拉围巾,把她的鼻子捂住,只露出一双眼睛,“咱们赶紧回去,不然伯娘该担心了。”

司雨侬点头,这风刮的太邪乎了,温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下去,一下子就让人遍身生寒。

“怕是要下雪了吧。”又有路人看着天,发出极大的埋怨声。

引得不少人都去看天,天空阴沉沉的,越来越低,仿佛触手可及。

看到这样的天色,路上所有的行人,都不约而同的加快了步伐。

果然,还没到龙头村,天空就飘起了雪花,然后遇到了出来接他们的司爱华。

两个孩子被司爱华牵着,紧赶慢赶的赶回家。

“今年的雪下的这样早,怕是会很冷。也不知道干柴准备的够不够,不然再买些炭回来备上。”

司大娘已经将饭菜上桌,满室都是香喷喷的味道。此时边说着话,边端出热水给大家洗手。

司青青吸了吸鼻子,“伯娘家的米真好闻。”

“那就在伯娘这里吃。”司大娘常留司青青吃饭,倒不算个事。

不过司青青自己摇了头,“伯娘给了我们家呢,我让我妈别攒成陈米,赶紧蒸出来给我们吃。”

说着跑了出去。

司大娘好笑的给儿子和孙女添米饭,“幸好小雨让种了半亩,这米可真是好吃,光闻闻味不用配菜都能吃下好几碗。”

如今又到了农闲,他们这里的地不好,气候也不好,一年只能种一季。幸好今年不缺水,两亩水稻半亩旱稻都是丰收。水稻种子是种子公司新出的,果然如他们所说,亩产很高。

一亩地打了七八百斤,惹得有些人家,当场哭出声。种地实在太辛苦太难了,能多打些粮食,可不就是跟命根子一样。

另外半亩地种的是司雨侬拿回来的旱绿稻,说起来,熟的比水稻还早。半亩地收了五百斤,吓得大家伙都呆住了。产量高不算,这味道也不同。普通的稻谷脱了粒,颗颗雪白,旱绿稻则是微微发绿。

乍一看是白色,对着阳光看下来,则有一点绿意。上锅一蒸,那香味直接飘出去,惹得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来问。

蒸出来一看,大米自然分泌的米油裹在米粒上,颗颗都闪着莹润的光泽。至于味道,软糯可口,带着一股自然的米香,直叫人停不下筷子。

司大娘作主送给二房一百斤,这么好的米,怎么能吃独食。等水稻丰收,司丰年把自家的米还了一百斤回来,司大娘倒没说什么,直接收下。

“缴了农业税,也就剩个口粮,不过,就是敞开肚皮吃,也不怕。”农民的想法很简单,能敞开肚皮喂饱一家老小,就是幸福。

“开了春就去抱只小猪回来养,我问问二房他们养不养,养的话咱们可以把钱垫上,等他们卖了肉,再还也行。”司大娘一条条说着家里的事,又感慨家里存下大几百块钱,都是孙女的功劳,不然哪儿能过的这么松快。

“奶,我特意请教了夏教授,他说旱绿稻可以早点种,三月种八月初就能收,咱们不怕辛苦的话,还能抢着种一季秋小麦。秋小麦只用种三个月,八月种十一月初正好收割。”

“啥,还有秋小麦?”司大娘还是第一回听说,以前只知道春小麦和冬小麦,分南北不同的地方种植。没听说还有秋小麦的,如果是真的,那敢情好,一年收两季谁不愿意。

司爱华一听激动的饭都不吃了,“人家大教授说的,肯定是真的,这秋小麦的种子,咱们上哪儿买。”

上哪儿买,当然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系统里的小麦种子,也分好多种。其中秋小麦的时间正好能和旱绿稻接上,而且也不挑土壤。

“到时候咱们跟教授买,这也是新品种,咱们算是帮他实验,说是只收成本价。”

“人家那么大一教授,心里还总掂记着我们农民,过年给人家寄点东西去,礼轻情义重,不能叫人家觉得我们不懂礼数。”司大娘单方面拍板,任何人不许反驳。

司雨侬也没敢反驳,又提出她的想法,“咱们家的生菜怎么样了,面包店那边要的多吗?”

这是家里水稻收割之后,她提出来的,建几个大棚,维持住温度,没准能让生菜多长几个月。要是冬天能有鲜嫩嫩的生菜,就是再提高一点价格,恐怕也有人要。

所以在别人家收了稻子,交完农业税,都窝在家里打牌打发时间的时候,司爱华又吭哧吭哧跑到县里根据女儿所说的,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回来。硬生生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按女儿的比划,盖起五座大棚,把生菜都给罩了进去。

不过,有关大棚的设计还有教程,倒不是司雨侬提供的,这回真的是夏教授提供的。现在就已经有了大棚的技术,只是还没有到推广的阶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贵,农民根本掏不起这个钱。

“不知道这钱花的值不值,太贵了。”司爱华叹气,家里四个大男人,村里还零星有关系好的人来帮忙,就这样也忙活了快二个月。赶在月初的时候,刚刚好搭起来。

人力就不说了,五座大棚的钱,加一块用了差不多三百块,积蓄一下子去了一半。司爱华都不敢跟人说,不然肯定得被村里的老人骂败家子。

司雨侬倒觉得这个钱花的太值了,“只要有用,明年咱们再搭几个,种点稀罕的水果或是蔬菜。水果蔬菜当季的便宜,但是反季节,肯定能卖得上价。”

这个时候的大棚为什么贵,因为象钢架一类的材料,都是加工品,这个年代的特点,就是加工品特别贵。不仅贵,还是紧俏物资,是司爱华买了好烟到处托关系,才买到的。中间不知道倒了多少手,当然贵。

司雨侬甚至知道这年代不少人是倒腾钢材发财的,可是只能想一想,她爹不是在外头跑生意的料,她的关注点也只能是种树。就算她知道再多发家致富的门路,也只能走最难的那一条。

就象现在,花堪称天价的价格,搭建大棚。

“该花的钱就花,人家教授能不比我们明白。今天早上还摘了一筐子生菜背过去,人家现在不卖手抓饼,专门卖生菜,生意好的很。”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