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太岁头上动土(2 / 2)

加入书签

至于李清臣为什么会和苏辙过不去,主要是他想要取代苏辙的副相官职。因为章惇被历史上更早的执掌了宰府,范纯仁刻意的退让,让李清臣失去了最佳入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机会。说起来,苏辙的中书侍郎的官职,还是李清臣当年设计出来的,在神宗以前,中书侍郎的官职可是没有的,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增设中书门下侍郎,是因为当初神宗皇帝想要分走一部分宰相的权力,才设立了中书和门下的侍郎,而建议者就是李清臣。

同时,参知政事这个官职也在元丰该制时期被废除了,在此之前,虽然参知政事是执政官之首,但官职是副相,地位稍稍不及宰相。不过之前参知政事的身份有一点很特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轮流执掌朝堂的大印。

职权不明,在神宗之前的大宋朝堂经常发生。

有时候,宰相要用印,不得不求到副相官职的参知政事。这虽然有官职上互相牵制,避免一家独大的威胁,但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朝廷办事速度底下,底下官员不知道该听谁的。

原先官职上的互相牵制的自然是为了使权力不会集中在单独一个重臣身上,但神宗开始变法之后,就发现这样的弊端让朝堂出现了互相推诿的弊端,导致很多新法在朝堂就被拦住了,无法实行下去。李清臣以翰林学士知制诏的身份改革官职,在短时间内,就将朝堂的事情办妥帖了,可以说,他的能力不差。至少要比骂他反复小人的范祖禹强不是一星半点。

但因为人品不好,还是皇帝宠臣晋升太快,却被同僚忽视了他的办事能力。说白了,就是嫉妒他飞黄腾达和好运。

另外再说一句,李清臣和苏轼的关系曾经很好,他们经常会用诗文来互相问候,这一直持续到元祐初年。

就资历来说,李清臣担任省试主考官,几乎是一种补偿而已。他也深知,自己肯定会升迁。在殿试之前就会有一次大的升迁。

副相。

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他二十年前就做过翰林学士了。

但副相和副相也不是不同的,是中书侍郎,还是门下侍郎,或者是尚书左右丞?

中书侍郎掌管两个衙门:知谏院、通进司。

这两个衙门都是庙堂上的利害衙门,而且要比其他衙门都要重要的多。通进司,首官是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密院、尚书省六部与各寺、监等官署奏牍,摘录要点进呈,得批示后,颁布于外。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