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49节(2 / 2)
韩熙载顿时被问住,站在那里一怔一怔的。李煜见状,情知这老东西的话也是敷衍之言:这厮是北方难逃的士族,下面一帮北方南迁士人,怕被怀疑心存二心,才不敢劝降。
朝堂上一片噤声,李煜“唉”地叹息一声,他自知已经回天无力了。可是,那郭绍肯定记着派人刺杀的仇,怨恨已经结下,就算投降,自己能活得成、能被宽容?
就在这时,李煜钦点的状元黄璨出列,抱拳道:“陛下,微臣以为杀使者不妥。”
众人听罢纷纷侧目。不过此人毕竟是皇帝门生,他说这种话,还好一点。
李煜忙问:“为何不妥?”
黄璨昂首回顾殿上,道:“国事如此,就算诸公不愿说,形势一目了然。周军主帅郭绍非等闲之人,两个月攻灭蜀国;又数月之间,攻占江南大片国土,击败我国二十万以上兵力……”
有人毫不客气地打断黄璨的话:“蜀国不思进取、君暗臣昏,岂能与我国相提并论?”
黄璨道:“那为何两三个月内、我国就变成了这般光景,为何如此不堪战?就是那些身负陛下重托之人,不为国效力,一败再败,将陛下的隆恩抛诸脑后……”
李煜听到这里,倒觉得黄璨正直敢言,把自己心里的恼怒都说出来了,也算稍稍出了一口闷气。湖口的朱令赟要是不放周军东下,池州、铜陵、当涂的守将不是丢城失地那么容易,皇甫继勋、林仁肇不是一败涂地,刘澄能稍微少犯两个错……南唐国不是没有实力,形势何至于如此恶化?都是这帮人辜负了自己!把老子害苦了。
这时一个大臣不高兴了,说道:“黄状元出口成章,为何不为陛下想出一个退敌之策?”
黄璨道:“派人散布郭绍会谋反称帝的消息,乱其国内。”
“这样空口说,有人会信?”那人道。
黄璨正色道:“那郭绍已是殿前都点检,周国朝廷最高的武将,又有平叛二李、攻灭蜀国的大功,这回若是我国不存,再被他立下大功;照中原的老路,他不谋反?这回正好,大军在外,他掌握兵权,带兵回京时是谋反称帝的大好良机!这种话能叫散布流言么,诸位且想想,郭绍是不是真会称帝?”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许多人此前没有想那个事,经黄璨一提,众人都猜测郭绍可能真会称帝。
黄璨见状,又道:“还有,前阵子朝廷不是从海路派了人去联络辽国和北汉吗……咱们若是投降太快,北方都来不及攻周国腹背以为策应。”
李煜听到这个资历见识还很浅的官儿说得头头是道,还是没生出什么希望,主要是形势太糟糕了,国境东面就剩一座孤城。
第四百六十八章 就不让如愿
北汉国都城晋阳内,赵匡胤刚从朝堂上回府,李继勋、石守信等兄弟在门外迎接,赶紧把他迎进屋内。实在是因赵匡胤如今在晋阳的地位不佳,平时压根没资格上朝,今日破天荒了。
李继勋率先问道:“国主请赵兄前去是何意思?”石守信也急问:“难道他们要趁机南下了?”
赵匡胤摇头道:“如今的国主不是北汉先主(刘崇),这么长时间了,我早就猜着他们的打算,就想联合契丹自保,毫无进取之心,因此要主动出兵与大周开战暂时不可能。况且,郭绍在南唐国那么能打,几个月就渡江围困了江宁城,(北汉)国主哪还敢轻举妄动?”
石守信不以为然,嘴里“嗤”地一声:“他手里握的是大周多年拼杀出来的精锐,又据有了上游,大势所趋,能打败南唐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李继勋道:“不过也太快了点。”
赵匡胤听罢沉吟道:“此人打仗是有些能耐的。”
石守信这才问道:“那北汉主找赵兄前去,所为何事?”
赵匡胤听罢眉头一皱,说道:“之前李重进带兵过北汉境,后遭遇郭绍部(平二李叛乱之战)。北汉军派斥候出边境观战,抓住了一个周军斥候,缴获甲胄一副。那种甲胄为整块铁锻造,十分坚固,且光滑平坦……”
李继勋立刻说道:“在战阵上着实见过此甲。”
赵匡胤继续道:“北汉主奇之,想得到此甲的锻造之法,认为我知道,就找我去问。”
石守信道:“那一定是郭绍找高人所得,咱们在禁军中时从未见过此甲。”
“正是。”赵匡胤道,“可北汉主不信,又不愿当面逼迫我;便提及咱们在东京住的时间长,对地方熟悉、应该也能找到故交。叫我派人去东京联络,带两个造甲的人回来。”
石守信道:“那北汉主既然怀疑咱们私藏造甲术,不答应他恐怕不好,毕竟寄人篱下,凡事都受制于人。赵兄不如就依了北汉主。”
赵匡胤道:“我当时只有先答应下来。可是,若北汉主得到了此甲,极可能为了讨好契丹人将造甲术奉上……咱们投靠北汉实属无奈,北汉国虽是大周死敌,也算是内斗;那契丹人却非我族类,常存灭我之心。这等甲胄送去契丹人手里,我是有亏大节。”
石守信却想得没那么多,说道:“那有什么办法,不能不听命于北汉主。再说这也不算什么事,(后)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引契丹南下,南唐国与多番欲与契丹结盟钳制大周,谁管那么多了?”
赵匡胤摇头道:“当今世道,不顾大义就会失人心,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赢得了……不然,你我兄弟等人在北汉这么个待遇,早该投契丹去了;为何不去?”
几个大汉面面相觑,皆尽默然。赵匡胤也自知难寻东山再起的机会,心里一阵添堵。
赵匡胤想到了什么,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郭绍而今是风生水起,这次回京半道上必谋反自立!”
“哦?”石守信面有诧异。
赵匡胤冷冷道:“自古开疆辟土便是大建树,他连克南方两大国,朝廷内外培植党羽,大军在外一人独掌兵权,趁着声名鹊起、手握重兵,不抓住良机自立,更待何时……”
他想起大周先帝驾崩之后,自己一度在殿前司诸军中势力巨大,仅居张永德之下。这个机会本该他的,现在却眼睁睁看着别人逐渐接近那个位置;他心里的感觉,那种沮丧、痛苦、心酸,真的怎么化解不开。
以布衣获得天下,千秋万世一共才几人,才几次机会?得到的不仅是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那么简单,还可以在万世青史上获得一席之地、可以为子孙许多代争取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事,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可遇不可求的功业!
赵匡胤如今看到郭绍的机会,死的心都有了,无法平静!心里只道,一步错,就能懊悔终身、死不瞑目!
李继勋道:“赵兄言之有理,这等狼子野心之辈,不篡位才怪。可惜太祖、先帝创业之艰,好不容易有了一方基业,白白便宜了外人。此人只能欺负孤儿寡母上位,也算不得什么好汉!”
赵匡胤脸色难看道:“寡母也不能算在里头,那符氏早就和郭绍一个鼻孔出气的;要是没有符氏,凭郭绍那点底子能有今天?”
石守信道:“赵兄以为,郭绍会在何时何地兵变?”
赵匡胤琢磨了一阵:“攻灭南唐国,班师回朝时时机最恰当……地方的话,宋州。”他说到这里,心里更不是滋味,因为他曾做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虽然只是遥领、却也算是他发家之地,结果最看不顺眼的人极可能就在那里称帝。
他的声音简直充满了悲意,叹了一起道:“征南唐的大军有大量水师,水师船只也能帮大军水运辎重。周军班师时,理应选择沿水的道路;从江南过淮河之后,走汴水最近、河道也最宽。既然班师大军走汴水,此河上离东京最近的地方就是宋州;他可以在那里被拥立,然后回京。”
不仅赵匡胤恼了,连石守信等兄弟也非常生气。他们就算轮不上皇位,按理弄个开国功臣、封侯拜相还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却在这里如丧家之犬,谁舒服得了?
果然石守信拍着桌子道:“老子们就是不想看他遂愿!”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