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科研 完结+番外_411(1 / 2)

加入书签

至于宁矩子,矩子最近在忙着造水坝,顺带着做点小手工,研究一下玻璃的烧法。

搞科学实验,试管、烧杯、三角瓶这些必不可少,宁锯子受够了只能用陶瓷瓶凑活的日子,不能观察液体状态,也无法确定反应程度,一切全靠脑补。

这种不精确,对于一位醉心于做手工的科研小能手来说,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瑕疵。前段时间给扫盲班讲光学,他想解释凸凹透镜的原理,结果贫穷的墨宗拿不出天然水晶制成的透镜,场面一度尴尬。

后来宁锯子痛定思痛,觉得玻璃这玩意虽然和小冰河期关系不大,但辅助功能还是有的,该烧还是得烧。

比如农物课上讲植物,显微镜就不用想了,但放大镜用来观察作物是基本。不然光用嘴巴讲,学生们只能考脑补知识点,学习不但没有效率,还会消磨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性。

还有做温室的透光,行船的望远,近视的矫正镜,这些都需要玻璃。

于是宁锯子又回归小伙房,带着他的助手柳铁和刘通,三人憋在一起造玻璃。

有了系统给的牛背山物矿图,原材料倒是一点都不缺,长石和石英砂轻松入手,纯碱和石灰石都是墨宗常备的材料,用石磨研磨之后混合在一起,由柳铁一并送到火窑煅烧。

当然,造光学玻璃最好先造个坩埚。坩埚的用处很广,不但是实验室中必要的科研工具,还能试制更先进的坩埚炼钢法,这一点宁非必须不能错过。

有了冶铁的经验,柳铁很快将矿料煅烧完毕。刘通在宁锯子的指导下制作了一套光学玻璃模具,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平面镜的制作相对简单,于是被宁锯子选为第一炉实验的目标。

在矩子的指挥下,柳铁用铁铲将坩埚从火窑中铲出,刘通钳着坩埚将亮白色的半流动体倒入模具,在空气中拉出长长的银丝。

宁非,上前一步将银丝剪断,招呼着刘通将坩埚再塞回火窑,自己和柳铁一起压制平面玻璃。

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块带底带盖的铁框。

把液态玻璃放入铁框后,直接将上盖下压,并扣死卡扣,失去炉温的玻璃很快冷却成型,几分钟后就成了一块热乎乎的玻璃板。

“啊!透亮的啊!像水一样……”

刘通惊讶地说道。

他有点想不通,明明之前扔进去的都是白花花的石头,咋烧出来就变成透明的了呢?

柳铁却没说话。

他之前跟着矩子煅烧过横刀,冶炼过铁水,对这些神奇的造化已经见怪不怪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