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投奔二(1 / 2)
若有外州百姓想迁户到寿城来的,一律欢迎,但也不能毫无门槛。
比如有功名的读书人,有手艺的匠人,或是能在本地买得起房的,落户一年,就给人家寿城居民待遇。
孩子上学,老人领粮都能享受福利。
但要是象姑父杨静家的亲戚,只是投亲靠友,没什么本事,须得落户三年,缴纳足够的税赋,才能享受这些福利。
以上这些,也不要明目张胆的宣扬了,先暗搓搓的办吧。回头要是有人告状,闹开了再说。
横竖只要朝廷不明令禁止,先捞一票人来说。
而在宁州全境内,金光侯答应给老人们的福利,从明年开始执行。
至于孩子读书,设太多书院是不现实的,但可以组织读书人,去周边的县城巡回教学。一样选在农闲时节,教上三个月,给百姓一个识字的机会。
要是条件合适,也能出去办义诊。
争取三五年内,把全州都轮上一回。以后渐渐形成惯例,花费不大,却能让百姓有个盼头。
而让更多的百姓识字开智,往小里说,可让一家一户日子富足。往大里说,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头一回被叫进小团体的虞希,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提出培训也不一定全是识字,还应该加授农课,编席养殖,还有面向女子的纺织刺绣等等课程,恐怕更受欢迎。
往后下乡授课,还得注意发掘各处人才。真有本事,回头不妨请到寿城来授课,做好笔记,全州推广。
田巩卫绩连连点头。
说实话,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对于贫寒子弟,基本是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非天纵奇才,否则读书做官,还是少数富足书香人家才有的机会。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能粗识得几个字,会写个名字,算些简单的算数,已经足矣。
对他们来说,最实用的还不如教他们如何能让地里多打几斗粮食,纺布如何纺得细密。
大家集思广益,补充完整之后,就一层层传达下去了。
那些来看病的本州人,听说以后也要去那里免费授课,一下安定了。
象杨家的亲戚们,反倒不着急迁户了。
既然迟早要轮上,何苦费这个劲,还要离乡背井,欠下个人情呢?
闹得杨静怪没意思的。
至于回头如何去家里吵闹,尉迟牡丹又如何得了管家点拔,挑唆他跟家里关系,不再那么胳膊肘往外拐,都是小事。
倒是宁州以外的人听了,颇为动心。
原先只以为有钱来寿城买房买地才能落户,原来有手艺也可以?
有些人心思灵活的,未免就开始打听。
有那胆子大的,回去就收拾东西,搬家!
只是眼下还没露出太多端倪,倒是之前寿城百姓领了粮食加工的活计,到了交差的时候了。
寿城县衙门口,再次排起长龙。
一份份的枣糕,烙饼,炒米,核桃等等,称重之后,分类装车,拖走了。
江廉眼睁睁看着这么多香喷喷的吃食,打自己眼皮子底下过去,却愣是没吃到一口!
这事不是小气的金光侯办的,金光侯还没空管这些小事。
是同知田巩办的。
他素来精细,知道县衙窄小,压根放不下多少东西,就去找了本地车行,又找升平郡主借了些她来北地时装行李的大车。
分门别类,拉到寿城县衙外装货,装满一车走一车。
既不堵路,又特别便利,连百姓都夸说这法子好。
吃不到的江廉除了干瞪眼,还能如何?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