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1 / 2)

加入书签

楚云闲在战报中提及戚国出兵一事,南帝许是没有细看,并未询问。楚云闲也装作忘记,没有提醒。他替楚家军谢过皇上恩典,和陈尚书一起告退。

御书房外,楚云闲放慢步子和陈尚书并肩,用只有他们能听见的声音道:尚书大人,我那几封不能上达朝堂的急报你可千万收好,莫要有一天被人翻出来。

陈尚书脸皮一抽,笑道:老臣不明白将军的意思。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楚云闲冷笑,目光冰冷,看的陈尚书后背冷汗长流。

踏出宫门,楚云闲和陈尚书分道扬镳。陈尚书看着楚云闲步步走远,气的脸色铁青。更让他捉摸不透的是楚云闲的话,楚云闲坦言他传过四次急报,可兵部拦截下来的只有三份,都被陈尚书处理。剩下的那一份,他却没有得到。他本以为有蒙果丹压阵,楚云闲在劫难逃,谁知道他竟然能够逃出升天。

楚云闲,下一次你的运气可没那么好!陈尚书气急败坏,咬牙切齿道:你那个短命的大哥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作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过度章,很快王爷就要来上门提亲了!

第十三章 :质问

次日早朝,南帝褒奖楚家军的功绩,论功行赏。楚云闲作为主将,当机立断,得到的奖赏最多,惹得不少人眼红。同时大家心里也明白,皇帝对他宠爱不减,他依旧是岚城最风光的官家子弟。

有奖就有罚,在公事上南帝从来不会偏颇。兵部未曾查实军情,战报被劫,兵部尚书被罚处半年的俸禄,南帝责令他三日内查清此事,给将士们一个公道。

表面上看起来此事已经完美解决,但实际并非如此。两日后,陈尚书上书皇上,坦言他已经查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原来战报和军情都在晋州被当地的官员替换。替换的这名官员叫侯江,单看他个人和楚云闲没有恩怨。但联想到一个叫冯进的人,大家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冯进曾任中郎将,因为贪杯误事,被楚云闲军法处置,当街斩首。而这个冯进和侯江是同窗同乡,二人感情深厚,结为异性兄弟。当年冯进酒醒之后,知道误了大事,心急如焚。侯江为了保他,亲自去找楚云闲求情。

不料楚云闲撂下一句军令如山,不理会侯江的哀求,在他面前手刃冯进。义兄在自己面前惨死,侯江收敛尸骨之时痛哭流涕,扬言会让楚云闲血债血偿。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都埋怨楚云闲不通人情,冷酷不留情面,会寒了追随他的那些人的心。但很快这些舆论就被压倒,楚云闲之所以不留冯进,是因为他贪杯导致楚家军先行的两千人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侯江眼中冯进的性命珍贵,那战死的二千士兵的性命就不珍贵?

同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何来三六九等?

罪魁祸首被查出,南帝震怒。侯江因为一己之私险些导致楚家军覆灭,让胡夷直入南国内地,无疑叛国投敌,本该株连九族。但因为有其他人求情说处罚过重,南帝沉思之后,改为诛三族。从九到三,其中差了六。咋看之下都会觉得是南帝仁慈,但深想便知,这是武将势微的结果。

侯江的处罚判定,在大家都以为这件事情告一段落时,吏部突然参楚云闲一本,原因还是这场战事。

朝堂肃静,吏部侍郎声音掷地有声:敢问楚将军,你两万人马如何能战胜胡夷五万大军?

质疑之声并非空穴来风,两万对五万,还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难怪吏部侍郎有疑问。

虽然楚云闲执掌部分军权,但他不用上朝议事。今日是皇上让他前来听这件事的结果,没想到会被人参一本,而罪名是通敌!楚烽也在朝堂之上,自然要护着自己儿子,大骂吏部侍郎鸡蛋里挑骨头。

楚云闲拦下出头的楚烽,让他不用帮忙。吏部侍郎所问,梁君末早就料到,楚云闲临行前他再三叮嘱过应对之策。

楚将军,如果朝中有人问起你如何打赢胡夷,你千万不能说你向戚国求兵。包括你写的战报,对我们出兵一事,要一笔带过。

梁君末留下那两日并非无所事事,他当日所言,句句都是站在楚云闲的角度,为他着想。

你大可告诉南帝,是蒙果丹野心勃勃,将你们围困丹阳城之际,不自量力的派兵挑衅戚国,惹怒我。我带兵前来,暂时和你联手。

如果有不长眼的跳出来说是你写信去戚国求兵,你只问他如何得知。若他说是有人检举,你在搬出战报不能到达皇城一事,自然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战报不能达到皇城,弹劾楚云闲的折子却来的飞快。梁君末说的这个办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意针对楚云闲。对方在傻乎乎的继续往下说,那他们的阴谋也会随之暴露,最好的补救是立刻闭嘴吃下这个哑巴亏。

楚云闲当日对梁君末的话嗤之以鼻,认为他小题大做。此时此刻真的遭遇这样一出,他心里是说不出的讽刺。梁君末都能预料到的事,他心里却存着侥幸。他原以为自己不参与党争就能置身事外,谁料想太子一派早已把他视为四皇子的人,当他是眼中钉。

兵部也好,吏部也罢,都是太子党羽。以为推个侯江出来做替罪羊就能万事大吉,转脸又想置他于死地。楚云闲内心冷笑,他曾是四皇子的伴读,和四皇子交情甚好。但四皇子母妃家没有多少实权,朝中的支持者很少。他手中势力唯一看的过去的就是楚家,而有楚家等于有南国一半的兵权!

楚云闲手握兵权不假,但因为楚烽一心忠于皇上,楚家一直是中立。可这次太子一派咄咄逼人,是拼命把楚云闲排挤到四皇子的阵营。

楚云闲突然觉得他们可笑至极!

关于退敌一事,我在呈给皇上的战报中清楚的写了,是因为戚国出兵,和我们暂时联手。楚云闲没有直接按照梁君末教的法子,说胡夷挑衅戚国。他想知道,他隐瞒这件事,那些人会怎么编造。

果不其然,吏部侍郎听见楚云闲这句话,胸有成竹的笑道:好端端的戚国怎么会出兵?

戚国和南国交好,见南国有难出兵相助本没有什么。但如果是有人越过皇权求兵,在有人加以引导,在现在崇文抑武的情况下,随时都能扣上一顶有异心的帽子,容易引起皇上的疑心。

楚云闲啧了一声道:我们以丹阳城为屏障和蒙果丹僵持不下,军中粮草不断减少,就在我们以为真的走投无路之时,梁君末突然带兵前往。蒙果丹那个蠢货,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进攻我们的同时,吞下戚国的城池,惹怒梁君末。蒙果丹如此挑衅,戚国不该出兵吗?

楚云闲这句反问问的恰到好处,戚国兵强马壮,岂能容忍胡夷这种宵小在自己的地盘上作祟。

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我还好奇一事。胡夷五万人,戚国却只带三万兵马,难道他们和我们一样军情出错?还是说胡夷根本没有侵犯戚国,而是有人求救,戚国才出兵救援。吏部侍郎厉声质问,看他的样子是笃定楚云闲前去求兵。

南帝的眼神有些微妙,连不少大臣也开始沉思。早年间,楚家和戚国的关系就很好,那个时候梁君末随父前来,都会和楚家走动。直到煜亲王过世,梁君末忙于家事,这才少了联系。现在梁君末是戚国的摄政王,楚云闲是戚国的大将军,两个人位高权重,若还有私交,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抛出去的鱼饵被鱼咬住,楚云闲不慌不忙的冷哼一声,反驳道:大人的消息还真灵通,比我的急报都来的快!

这话四两拨千斤,吏部侍郎立刻反应过来自己过于急切,反而着了楚云闲的道。这次出征,楚家军接连麻烦不断,一些中立的老臣看不下去,在楚云闲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后,都纷纷站出来替楚云闲说话。

吏部侍郎自知自己把事情搞砸,满头冷汗的退下,不在开口。南帝也觉得对楚云闲不公平,斥责吏部侍郎两句,又给楚云闲一份赏,安抚他的情绪,此事才算完全翻过去。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