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七 孝义世家(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越忙他却越高兴,这大周天下虽幅员辽阔,说起来却不过军、民、财三事而已。

皇上掌了军权,民财之权却牢牢握在赵氏父子手中。

有权力才有安全感,所以虽然又添了不少白发,但赵匡胤却甘之若饴。

“未知皇上急着召臣有何事?”赵匡胤问到。

柴宗训反问到:“听说你要将同住两百四十多年的孝义陈氏分家?”

“回皇上,”赵匡胤执礼到:“陈氏分家,对朝廷,对陈家都是利大于弊。”

“究竟是何利弊?”柴宗训追问到:“你与朕分析一下。”

“回皇上,陈氏一门千余口同住一家,不论老幼鳏寡残病,孝义是孝义了,然却大大限制陈氏发展,倘是遇上丰年还好,一旦遇上灾年,便‘举宗食粥,杂以藻菜,以度岁月’。”

“灾年之后,只得春首于乡闾剩余人家借贷四千斛,方得接食成,倍费二千斛息利。以此长往,何以生活?不能生活,又何以义聚?”

“以至现今官府只好每岁春首接济义门陈家,借给官粟二千石。俟冬收之日,一斗只纳一斗,不要利息,方能勉强维持。”

“一派胡言,”柴宗训说到:“陈氏于德安立宗二百余年,想必田土应当置了不少,以地契至银行为抵押,都能贷出不少钱来,何须官府接济?况以现下人力,千人一同劳作,必胜于千人分开劳作。荒年间人丁不如陈家的其余乡闾有剩余借贷,陈家却举宗食粥,这说得过去吗?”

“朕看是德安知县,江州知州怕惹麻烦,所以才请旨分家的吧。”

赵匡胤辩到:“皇上,他们也是忠心于朝廷,先前有博陵崔氏勾结朝臣谋反,眼下义门陈氏于江州声势浩大,倘有异心,必是地方一大患。”

“人家孝义传家,怎会有异心?”柴宗训说到:“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老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谁愿意造反?”

赵匡胤不以为意:“皇上,居安当思危,须得防患于未然才好。”

“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柴宗训说到:“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过好了,社稷自然安稳。陈家分家的事暂且放一边,安心筹措粮草吧。”

“皇上…”赵匡胤还欲争辩。

“既是天下第一家分家,”柴宗训淡淡的打断赵匡胤:“自当由朕这个天下第一人来主持比较好。”

相处十几年,赵匡胤深刻了解柴宗训的刚愎,只得执礼到:“臣遵旨。”

柴宗训说到:“传户部尚书陈象升,朕要了解一下这个义门世家。”

陈象升迁户部尚书前,任职詹事,掌皇后皇子家事,颇得符昭信任。户部正是符彦卿管辖,前任尚书致仕后,便由他来接任。

赵德昭挂户部侍郎衔,实职大周社稷银行行长,已侵夺户部很多权力,陈象升这个户部尚书,除了管全国转运使漕运之外,已没有太大用处。

读书人出身的陈象升,自是礼节齐备:“臣陈象升,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陈卿请起,”柴宗训问到:“陈卿出身江州义门陈氏?”

“回皇上,是的。”

“世间传颂陈氏孝义,可为真?”

“回皇上,”陈象升挺老实:“此不过为人之本分,当不得四处传颂。”

柴宗训又问到:“陈氏千口同食,百犬同槽,那得需要多大的房子?比朕的皇宫还大吧。”

“皇上,陈氏岂敢。”陈象升说到:“不过因陈氏两百多年未分家,房子确实比较多。”

“你可为朕形容一下陈氏现状?”

“回皇上,陈氏现有义门正宅、御书楼、东佳书院、东臬祠、太公堂、祖训堂、德星堂、大学院、接官厅、太圣院、得胜楼、九里殿、永清祠、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嬉戏亭、真君祠、五祖碑、藏书楼、百柱堂、兰官、廨院、道院、义门、义酒坊、酒店、馈堂、公堂、鼓楼、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迁祠、先祠、义碑,筮法亭及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

“陈氏千余口同食,乃是在家中馈食堂,堂前有洗米池,面积亩余。洗米池不远处有凤凰井,特为过往行人解渴而掘,井水甘甜,两百多年一直未干涸。陈氏于村外还建有陈家桥、樟榆桥、石崖桥、状元桥等,皆是为方便过往之人。”

“陈氏家训,除孝义外,首重读书,目下朝中有十二人与臣是同宗。”

“妙、妙,”柴宗训拍手到:“不愧为天下第一家,颇是令朕神往。朕且问你,你要据实回答,陈氏可愿分家?”

“回皇上,”陈象升说到:“朝中多有令陈氏分家之言,但臣,及臣宗族,皆不愿分家。”

“好,”柴宗训说到:“既是不愿分家,那便不分吧。”

陈象升当即跪倒在地:“臣谢主隆恩。”

我还要谢谢你呢,柴宗训在心里笑到,正好利用陈家孝义家风,勾起海外遗民的宗族、乡土观念,将他们一个个都吸引回来。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